下乡的姐姐回来了_第11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域名并非永久域名!随时会关闭!请到→→→点击这里

   第119节 (第1/2页)

    高老师笑,“是啊。不然我怎么可能解放前就一路读到高中,然后解放了考大学?”

    那倒是!听说1949年的时候全国有四亿多人,其中文盲也是四亿多。

    那时候读了小学就能当先生了。

    民国时期能读书的,还是女的,真的是凤毛麟角。

    其中大多都在历史上留下了名字。

    老师也就是年纪小了些,如果赶上和林徽因、张爱玲、丁玲一代,没准也是那个时代的文化名人。

    这干部病房里有两张床,有衣柜,有带盥洗台、淋浴的洗手间,还有一组沙发和茶几。

    甚至,病床正对的方向还摆了一台电视机。

    茶几上摆着果盘,刚才那位高伯伯的司机拎了些水果来。

    其中就有于朵很喜欢吃、平时又不舍得买的杨桃。

    朱丹和钟言的大货车,并不是日日在幸福里附近卖水果。

    他们是一天换一个地方。

    当然是收入还过得去、估摸着舍得吃水果的人家聚居的地方。

    嗯,外头还有一个阳台。

    阳台上摆着盆栽,看出去的楼下中庭也有很多绿植。

    病房全部加起来比整个于家还要大。

    这可以说是于朵住过最好的地方了。

    她把自己的包和书放进衣柜,饶有兴致的里里外外看了看。

    高老师坐在病床上看书,由得她里里外外的逛。

    于朵因为生活环境的缘故,阅读面和见识都不广。她好奇是正常的。

    不过,她这一面不会在外人面前随意露出来。

    等她看够了,高老师一边翻书一边道:“你想看电视只管打开就是,影响不到我。”

    于朵过去瞅了瞅,和杨大妈家的电视机差不多,她摸索着打开了。

    不想坐到另一张床上,便搬了张单人沙发过来。

    高老师早就知道她力气大了。

    不然当年她才十三岁,也把倒地起不来的自己扶抱不动。

    于朵坐下看电视,好像是放的译制片,里头是外国人。

    看了一会儿反应过来,这部片子她看过。

    南斯拉夫的《□□保卫萨拉热窝》。

    电影是从中间开始的,一群青年学生为了民族解放、国家独立被坏人杀害,还不准家人收尸。

    那个修表匠老父亲是地下党,已经做好了稍后以行动通知□□转移,牺牲自己的准备。

    在他行动之前,看到了自己女儿和一群年轻人堆在广场上的尸体。

    那种眼神,即便是看第二遍,依然给于朵很大的震撼。

    高老师听到她呼吸没那么平缓,抬起头看了看电视便知道了缘故。

    她开口道:“南斯拉夫人民现在过得很好,富强、自由。他们的牺牲总算是有价值的。”

    相似的场景,30多年前她也曾经在当时的北平目睹过。

    于朵点点头,然后问道:“比我们富裕啊?”

    大家不是一个战壕的兄弟么?

    “比我们富裕多了!电视、冰箱在南斯拉夫是平常百姓家的必备品。汽车的拥有量达到了40%。”

    于朵瞠目,这不是一般的富裕了啊。

    在华国得是辛家那样的家庭才能有这样的条件吧。

    “他们为什么这么富啊?”

    高老师道:“南斯拉夫地处欧洲,建国后没有被封锁禁运、也没有一边倒。有点东西方通吃的意味吧,还赶上了马歇尔计划。然后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发展经济。我们如今要搞的改革开放,就有些借鉴南斯拉夫的做法。”

    她顿了顿又道:“前三十年我们没有这个条件的。因为漂亮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国家,一直不承认我们,不和我们建交。如果不是抗美援朝取得了胜利,我们当时搞不好就被他们灭了。而且南斯拉夫也有一定的底子。他们国库里的黄金可没被全部搬到海峡对岸去。建国三十年才改革开放,是因为此时时机才成熟了,前头三十年都在打基础。我们是一直愿意开放的,55年万隆会议总理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