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节 (第1/2页)
许黟垂眸看着水里游动的鱼儿,道:“你来抓?” “郎君,我来。”后面, 阿旭套好驴车的绳索, 系在一棵数米高的柏树干上,快步地过来。 许黟讶然,这么多年,他怎么不知道阿旭会抓鱼? 看着许黟露出疑惑地打量。 阿旭说道:“小时候阿娘不喜我,把我丢河岸浆洗衣裳,我看别人用树杈捕鱼, 跟在他身后一阵子。” 他捕鱼技巧也不行,但妹妹想吃鱼, 看郎君的样子, 也是想吃的。 他们出来两日了,快要抵达梓潼县。 这一路上, 他们夜里住在邸店里,白天只能随意找个空地歇脚吃午饭。 他们难得跟着郎君出门游历,整日里兴致勃勃,哪哪都好奇。看着蜀道两端璧山悬崖,一线天的蔚蓝天际,云白偏移,怎么都看不完,看不够。 小黄很喜欢野外的生活,常常从车里下来,在外面肆意奔跑。 跑累了,便吐着舌头返回来,趴在车厢上首,黄溜溜的眼睛瞅着四周。 阿旭要驾车,倒还要警惕着周围路障,以及突然窜出来的野兽和猿猴。 不过,他依旧被这蜀道里的特有风景给震撼到了。 郎君常说,这世界广阔,他们所在的盐亭县不过偏居一隅。 而他们驾车两日,也不过是离开了盐亭县,去往了隔壁的县城与府城而已。 “这里可没树杈能让你扎鱼。”许黟环顾一周,看到地上只有干枯的落叶,不见比拇指粗的树杈。 阿锦闻言,也跟着找了找。 周围有不少落叶,没多久,还真的让他们找到了一根看起来还不错的树杈。 阿旭拿出小匕首当场就削起来。 此时的天气,还没冷到需要烧暖炉的时候。 阿锦看着没人拾捡的落叶,觉得好生可惜,这么多落叶,要是放在他们村里,早就争抢得一干二净,才不会堆积在这里成为肥料。 捕鱼需要时间,许黟见他们两人很有想法,就没再管他们。 他坐回到车厢里,继续看他还没看完的游记。 行路颠簸,他都是等驴车停下来时才看书籍的,这样才不容易伤眼。 许黟打着帘子借着外头明亮的日光,一只手肘撑在矮几上方,一只手持着书籍,静默翻开。 不知过了多久,阿锦轻手轻脚地上车取东西。 她取了烧水的小炉子,掀开装着木炭的竹筐,用铁钳夹了几块小的放到炉口里,抱着它跳下车厢。 很快,阿锦又折返回来,带走了陶壶和茶具。 许黟挑了挑眉,没管他们。 “咕噜咕噜~” 不稍片刻,离着车厢不远的地方,响起水煮沸的声响。 阿锦拎着陶壶回到车上,跪坐在矮几旁边,举手投足娴熟大方,不一会儿就沏了半陶罐热腾腾的红茶。她捧着陶罐倒出热茶,送来到许黟面前。 接着,阿锦便心急地去找哥哥了。 许黟翻动手中的书籍,伸手拿过那杯热茶,啜了一口。 不知不觉间,许黟喝完手中的茶,阿旭和阿锦高高兴兴地回来了。 “郎君,哥哥抓到鱼啦!”阿锦提着裙子跑了回来。 朝着许黟比划着手臂,神色明媚,“那条鱼这么长,瞧着够我们吃了。” 今天的中饭,郎君和他们能吃上鱼了。 这条鱼刚被抓回来,阿旭便给它来了个开膛破肚,用河水洗净鱼肚里的肠腹血水,菜刀切成数块。 他们这次出来,阿旭把灶房里的小灶用的铁锅和陶罐等厨房用具都带上了。 还带了酱醋油盐和香料,便是想着在野外吃午饭时,能吃上口热乎的。 小炉子里的炭火烧得红旺旺的,阿旭拿手在上面试了试温度,觉得差不多了,就在陶罐底部倒了两勺油,将鱼块放到里面去煎。 煎到一半时,阿锦处理好的佐料拿了过来。 这是江鱼,腥味不重,但阿旭依旧是抓着把姜丝丢进陶罐里,这姜丝不仅能去除腥味还能提鲜,有它和没它,区别会很大。 鱼块很快煎得两面焦黄,从陶罐里散发出鱼香味,香味飘得很远很远。 柏树林中。 有一个瞧着十三四岁,穿着身黑乎乎看不清颜色的皮毛衣裳的少年郎,他的手里拿着弓,后背带着木箭,腰间插着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