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文炮灰的海外亲戚回来了_第32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域名并非永久域名!随时会关闭!请到→→→点击这里

   第324节 (第2/3页)

计院来做的。在这方面,他们是进行多个工业园进行考察,做出来的方案。”

    苏浔边看设计图,边问这边的方便面厂建设情况。这也是她来这边的主要目的。

    夏舒宁道,“内部设施已经要完工了。机器倒是已经到了海关。预计下个月初就能够正式投入生产。”

    苏浔倒是也不嫌晚,毕竟方便面的这次机遇也是她事先没想到的。原本可以缓一缓的计划,现在都要加快步伐了。必须要趁着热度扩张市场。

    苏浔和她安排了工业园和方便面厂的事情之后,又说了港城自行车骑行推广的事情。

    夏舒宁笑道,“苏总,这事情我已经去港城了解过了一些情况,又找当地的广告公司商讨过方案了。”

    说着就将方案给苏浔过目。

    夏舒宁做的这些方案已经很完善了,从找哪些部门联系,到骑行活动如何举办,如何宣传,最后如何奖励,都早已做好规划。这一看就确实是早就做好的策划,否则不可能如此细致。

    苏浔顿时也笑了。这就是夏舒宁的优点,她总是能提前就想到老板的需求,做好准备。

    她的四个特助,李玉立稳重踏实、朱东升圆滑手腕多、夏舒宁就是积极奋进,乔曼年则是工作热情。

    各有特色,且都能力不俗。

    不过苏浔还是不满足。

    看似人才挺多,可真的用起来,不够,远远不够。

    现在乔曼年又被她安排出去了,宝玲如今的学识是不足以承担特助工作的。毕竟苏浔的特助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而且还要外语好。又要招新人了。

    过了一会儿,李瑞也来了,拿了一堆资料过来,其中就有各地提交的名单。这都是和军区后勤处合作后,后勤处和全国各地省级单位联系,然后由省级单位提供的报名的人员名单。

    这些都是自愿报名参加建筑工作的人。

    第一批人真不少,达到了三千人。

    而且这还只是第一批人,因为担心初期不好管理,所以就没要那么多人。

    毕竟这几年退伍人不少,愿意出来的人也非常多。

    看到有这么多人,苏浔也就放心了,“前期主要给我们自己建设工厂,后面还有孟氏和徐氏的一些工程也需要人。只要人肯来,不愁没工作。”

    苏浔查看了几套设计图之后,就选了其中一套看起来规划最为满意的,交给夏舒宁,然后安排两人,“尽快动工。”

    这边动静大,深市自然不少人知道苏浔来了这边了。有心拜访的人不少。

    邀请函也收到不少。不过苏浔一律拒绝了。

    她这次过来,主要是为了公干。另外就是找一些投资项目。看看能不能继续投资赚钱的。

    第233章

    苏浔花了两天时间,视察了这边的投资产业,又提出了一些决策。又着重的去了一趟实验室。

    南波万的实验室里面人更多了,因为开设了许多新的的产品线,还有之前和国营电子厂交换到的一些技术。这些都是需要提升的。所以实验研究室里面就也开设许多技术研发小组。

    其实真的算起来,实验室研发一个技术的费用可能比买技术的钱都要多。毕竟实验很大概率会出错。要经过反复试错,才能得到最终的实验结果。而这些实验消耗是非常大的。

    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想,打铁还需自身硬,所以自我研发的能力是必须要有的。

    等南波万实力再强大一些,苏浔就要到处挖人了。和华国研究所的研究,终究也不是长久之计。

    就在苏浔忙碌这些工作的时候,全国各地有许多人因为她的安排,命运发生了改变。在苏浔做了产业园动工决策之后,李瑞这边就开始通知军区后勤处,可以安排人来深市了。

    很快,电话就打到了各个省里。

    一级一级的进行通知。

    这些原本没想过要出来工作的人,终于有了出来做工的机会。很多人已经退伍多年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