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十八世纪当神仙_第606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域名并非永久域名!随时会关闭!请到→→→点击这里

   第606章 (第2/2页)

,全是没啥用的塑料玩具枪,管控得那是相当严。

    她打算使团回程路过东印度时,去那边的基地上来一次零元购。

    当然了,要是在海上能遇到东印度公司的货船,那就更好了,夏青黛想了几个月的想法还没实现呢。

    大清因为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目前与英国在贸易上存在极大逆差。

    从十六世纪起,欧洲人就追捧东方瓷器、丝绸和茶叶,其中尤以英国为甚。他们甚至还发展出了自己的茶文化,因此对华夏茶叶的需求量很大。但与此同时,他们又几乎拿不出可以出口到大清的东西。

    华夏的老百姓根本不需要西方产品,就是英国人尝试将棉纱和纺织品带进广州,想尽办法打广告,也是一样无人问津。只因此时的大清,还是男耕女织的农业社会,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而像镜子、怀表、鸣钟等等小玩意儿,也只有少数的大清贵族会买,市场实在小得很。与大清的出口商品比,完全不成正比。

    欧洲的公司面对此情况就很尴尬,为了顺利跟大清商人交易,他们不得不先去美洲搞白银,然后再拿白银来大清交易。

    英国也曾无数次尝试自己种茶,均失败了。这一次出使的植物学家们身上就有带回茶树和桑树的任务,如果能学到种茶、炒茶、养蚕、缫丝等技术,那就更好。

    为了弥补双方的贸易逆差,东印度公司最终也想到了好办法——那就是倾销一本万利的鸦片。

    所以但凡在这个时期看到开往大清的欧洲商船,那上面运的肯定不是白银就是鸦片。

    拿白银来交易的正经商船也就罢了,要是鸦片船被夏青黛遇到,那必须要代表月亮消灭他们的。

    武器和金银财宝没收,鸦片沉海,黑心商人喂鱼。

    只可惜来的路上没遇到这样的美事,让夏青黛好失望的。

    第526章 挖坑太累

    秋日午后,斜阳半隐云层,天空像是被打散的蛋黄,一点暖意都没有。

    几位衙役的到来,让原本宁静的桃花村变得鸡飞狗跳。但有十六岁以上、六十岁以下丁口的人家,无不痛哭哀嚎,只因这次衙役是来突击抓人服劳役的,内容就是给上贡的官船拉纤。

    村里人前日才刚听到港口即将有红毛番的热闹可看,未料这么快就引火上身了。

    拉纤可不是个好差事,纯纯苦力活,每年累死在拉纤途中的纤夫不在少数。尤其现在还是枯水期,河里的那点水对于行船根本不济事。

    而且更重要的是,被官府强派去拉纤,所得的报酬是极少的,还不够他们自己的饭钱。饿着肚子拉纤,不亏掉半条命才怪——能剩半条命回来其实已算是幸运,就怕有去无回,累死在河边。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