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十八世纪当神仙_第604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域名并非永久域名!随时会关闭!请到→→→点击这里

   第604章 (第2/2页)

读再多的书,做再多的八股文都挣脱不了的。

    身处十八世纪的他,凭自身绝不可能超越历史洪流的思想束缚。

    绝大部分的人在历史长河之中渺小如尘埃,能像孙中山先生一样拥有改变世界能力的人,自清朝起,也就寥寥数位而已。

    闻人翊听夏青黛说完,再坐不住,起身拱手谢道:“今翊听祖神之言,犹如茅塞顿开,铭感五内,他日定为祖神重塑金身。”

    夏青黛歪嘴“呵呵”一笑,许诺重塑金身什么的,果然是华夏传统啊!

    第524章 造反代理人

    八月已入华夏北方的枯水期,水力无法令船只轻松浮起。因此载着英国使团和大清官员以及诸多朝贡礼品的船只,赶路时就需要纤夫以人力拉动。

    有时行至浅滩处,纤夫便是用尽全力都拉不动船。

    每每遇到这种情况,在大清大人、老爷们的严格要求下,船户及纤夫就会顶着数日连降的气温,跳入水中推之、拉之。

    即便如此,哪怕人人搞得精疲力尽,竭全日之力,每日所行也不过就十数华里,行程极慢。

    不过夏青黛和欧文倒是一点都不着急,因为前者现在的兴趣,绝大部分都放闻人翊这新出现的小男人那儿了,而欧文来华夏的目的本就不是为了乾隆皇帝。

    他是为了解华夏文明而来,这件事从踏上大清领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了。行程慢不慢的,都不影响他的观察。

    他跟从定海上船的领航员、从大沽口上船的船户、水手等人共同生活了不少日子,并近距离接触了大清官员派来的搬运工、役夫、工匠、乐工等等底层百姓,目睹了他们兢兢业业的劳作情状,感触颇深。

    对于大清朝老百姓吃苦耐劳的精神;认真、稳重的行事;充满智慧的技巧,比如杠抬重物;令人瞠目结舌的基建速度,比如在张家湾由数百民夫在两天内建造的两间专放他们携带礼品的仓库等等,欧文是感到很佩服的。

    拥有这种效率和智慧的劳动人民,放眼整个欧洲都没有,东、西印度以及非洲黑人更不用提,绝比不上。

    单只一个“无重不举之能力”,就已经是欧文此前见过的所有劳动人民所不能及的了。

    大清普通老百姓所拥有的美好品质,跟锦衣玉食的大人与老爷们截然不同,差距甚大。

    欧文可以确定,大清跟他们英国一样,是个两级分化极其严重的国度。

    但大清的底层百姓,比英国的底层百姓日子更艰难,得出这一结论并不难。

    只从每次来围观的老百姓衣着打扮,以及对他们英国使团随意丢掉的死猪、死鸡,甚至馊肉、腐肉的狂热争抢之中,便可见一斑。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