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十八世纪当神仙_第589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域名并非永久域名!随时会关闭!请到→→→点击这里

   第589章 (第1/2页)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此次工程并非以劳役之名摊派,而是采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有偿方式——发放“神米”作为民工的薪酬。

    神米每一颗都有手掌大小,绝非凡物。

    关于这件事,是张玉田在收到马瑀的信件后,跟他的师爷们商量出来的对策。

    今日天神大发慈悲,不仅抛洒真丝布,还给了米、肉、菜,十户人家里有八户人家都发了横财。

    但夏青黛只说了让马瑀发粮,没说怎么发、发多少,这不就给了县令可操作的余地。

    直接给予,最容易养出懒汉。因此张玉田才想出了这一招,旨在激励民众勤勉劳作,避免直接给予导致的惰性滋生。

    张玉田深知,民以食为天。神的恩赐固然大大缓解了百姓的生计之困,但这份突如其来的恩赐,也让他感到一丝不安与忧虑。

    这神秘的力量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意图?神为何会选择此刻降临?又是否会有其他未知的要求或考验随之而来?

    总之他是随时准备着应付突发情况。

    他一方面组织人手从总镇府拿肉、拿粮,统筹安排,确保每位百姓都能得到公平的份额;另一方面,他秘密派遣心腹探听四方消息,试图揭开神迹背后的真相。

    是真神还是邪神,是人还是妖,总得有个说法。

    之后的时间里,夏青黛再没有在十八世纪的定海现身过。不过她又给小人们投喂了一颗大白菜,还降了两场细雨。

    自打离开浮翠山庄老本营,她体内的信仰之力就没有像今日这般充沛过,到底还是华夏人多力量大呀。

    英国使团的船只在定海停留两天后,船上被总兵马瑀插上几根写着“英吉利贡使”的彩旗,然后再次启航赶路。

    下一站的目标是天津大沽港,这是清朝人给他们选定的进京路线,他们自己没得选。

    船队在海上漂泊的日子里,夏青黛就安安心心地在师父身边跟师抄方,一点都不浪费时间。

    7月下旬,经过种种坎坷,船队终于来到天津大沽港。

    跟上一次的定海不同,这次大沽港的人们对他们的到来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密密麻麻的围观老百姓且不去说,还有大清军兵列队欢迎,并送了他们大量的见面礼。

    其中包括猪羊牛等家畜,还有鸡鸭鹅等家禽。更有绫罗绸缎、金银财宝不计其数,以至于船队随行的大货船都险些装不下。

    使团主使马戛尔尼后来还在日记里这么写:“由于大清朝官员送来的牲畜太多,导致很多在路上就被挤死了。

    大家只好把死掉的动物扔进海里,结果就发生了可怕的一幕。

    原本在岸上欢迎我们的老百姓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