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十八世纪当神仙_第366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域名并非永久域名!随时会关闭!请到→→→点击这里

   第366章 (第1/2页)

    杜仲打开手机看里面下载的论文,夏青黛则把今天出诊的记录“啪啦啪啦”发群里,引得师兄师姐一阵回复。

    梁老很少在群里发言,不过这一次居然也冒出头了。他直接点了夏青黛的名,让她等他后天回来后,再跟他一起去看下病人。

    夏青黛自然是别无二话。这是老师带着自己长见识呢,还有什么好多说的,治病又不可能真叫她上。

    对于罕见病的患者,有上进心的医生都很喜欢的。不说能不能写出一篇论文吧,至少一篇新闻稿是没问题。

    从别墅区出来,夏青黛没有让司机把她送回学校,而是选择半路下车,坐直达的地铁回家。

    第314章 伦敦厂里的自行车

    夏青黛一回到浮翠山庄,就看到了一个新鲜的大家伙——十八世纪本土版的自行车。

    该自行车款式基本复刻夏青黛买来的凤凰牌自行车模型,最大的区别在于上面没有橡胶轮胎,只有个车轱辘,另外就是链条也没有装。

    在伦敦他们有收购马车制造厂,用来生产研究自行车也是正对口。

    当时夏青黛把这些自行车模型拿下去也就是随手为之,没想到几个月时间就有雏形出来了,连车链子都有。

    现在法国其实也有自行车的雏形了,是法国人西弗拉克发明的。

    它只有两个轮子,没有传动装置和脚踏板,前进的动力靠骑在上面的人用两个脚蹬,跟现代比较流行的儿童平衡车差不多意思。

    现在夏青黛的工厂靠着复刻现代版自行车模型,让车型与现代基本相同的自行车提前问世,比历史上早了近百年。

    “哈,这玩意儿真的被造出来了呀!”夏青黛开心地围着自行车转了个圈。

    “是,从伦敦送来的,昨天才到。”欧文给夏青黛说着未来的计划,“我打算把它放在圣诞节前夕举办的伦敦博览会上展出。相比保养昂贵的马车,这种体积小又方便的自行车肯定能掀起流行热潮。有它就不会堵车了,伦敦的中产需要它。”

    “哈哈,好想法。”夏青黛开心地赞同,“不过还缺个橡胶轮胎,最好能去美洲巴西买点橡胶树来。”

    想到此,夏青黛问欧文:“我们在东印度买了种植园的吧?”

    “是,在西印度群岛也买了个甘蔗园。”

    “那可以都种些巴西三叶橡胶树,以后车的轮胎就靠它啦!”

    欧文点点头,表示明白。

    现在橡胶制品在英国基本上都是被拿来做原始版的橡皮,到十九世纪初又会开始用来做雨衣。

    如果夏青黛这位“神仙”不干预的话,橡胶要发展到能造轮胎的程度,还得再半个世纪。

    天然橡胶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