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节 (第1/2页)
他身后的华六阳道: “您让朱教授在寒风中飞了一路,还想着他把墨宝给您?” “我是为了他好!” “嗯,他说不定也是这么想的。” 朱景岳和谪七涛虽然没有说话,但是每走一步,心都在滴血。 娘的,刚刚怎么没拉下脸来,把这幅墨宝要下来呢?! 朱萧索离开摘星楼,既是今晚故事的结束,也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 修士随身携带留影珠,乃修仙界除白思梦外的必备常识。 摘星楼文会的影像,被楼中无数人都录了下来,很快就被传播四方。 一夜之间,整座拥仙城,都知晓了这件事。 毫无疑问,朱萧索和文易和两人的交锋,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自然是“温茶破尊古”的数理流派绝世天才朱萧索,梅开二度,在文经方面打落文家新生代第一人的场景。 第31章 反水 从他一开始挑衅文通天的那一句下联“通义水中书”,惹人发笑,任谁看了都会说朱萧索自不量力,学数理把脑子学傻了。但是碍于朱萧索的名声,又不得不猜测其中可能另有玄机。 然后,就迎来了摘星楼文会的那一首题材和体裁都颇为新颖的《临江仙·杨慎赋》。在诗文横行,词文匮乏的当今天下,这一首词横空出世,技惊四座,让朱萧索原本“不自量力”的形象陡然翻转。 两段留影珠的内容,吊足了拥仙城修士的胃口,比话本里的桥段还要令人惊叹。 不过,在文家的徒子徒孙包揽八成文经流派江山的拥仙城,朱萧索得到的评价并不能配得上杨慎的那首词。 “昙花一现”,“朱郎才尽”的声音不绝于耳。 但是,也有很多人为朱萧索辩护,称赞他是千古独绝的“文理全才”。 这些人,有一些是非文经流派看热闹的路人,喜得乐见原本被文家垄断的文经流派出现新的血液和挑战,尤其是这个人还不是文经流派出身的,那就更有意思了。 而占朱萧索支持者成分更多的,是不被文家所接纳的,或者被文家排挤的文经流派的修士。 他们没有显赫的师承,没有卓绝的家世,只是恰好走了文经这条路,又不被主流文经修士所接纳。 朱萧索的出现,让他们看到了翻身的希望,看到了变革的契机。 保守派与革新派的冲突,是长盛不衰的话题。 或贬低或褒奖,看起来是在评论朱萧索和他的临江仙,实际上是围绕朱萧索展开的地位争夺。 两派之间,没有正邪善恶之分。 偌大的拥仙城,斗争的根本原因,和狭小山鸡县的牛马杨朱家的斗争,没有什么区别。 逃不脱一个“利”字。 表面各个道貌岸然,骨子里都在精打细算。 朱萧索的词一鸣惊人,为原来的已经趋于平衡的天平,加了一个重量级砝码。一个整座拥仙城,积压已久的文经流派的矛盾,即将冲破枷锁,猛烈爆发。 但是,不论他们对朱萧索的评价如何,对于杨慎的大作的态度却都是统一的。 天下第一词。 并且拥仙城的文经评论家放出话了,只要文通天不出山,没人可能在词方面压过朱萧索的《杨慎赋》一筹。 同样,也有不少文经前辈暗中有讨论,文通天的词水准比诗差不少,即便他出手,也大概率赢不了朱萧索。 诚然如此。唐是诗的巅峰,词不及两宋之后。生卒年份在唐末的文通天,纵然遍览唐朝群书,也不可能敌得过后世苏辛周姜,吴欧柳蒋等人的词文。 他若是就此退出词坛还好。如偏要与朱萧索在词之一路争高下,恐怕不会有半点取胜的机会。 朱萧索赢了,摘星楼的楼主,拥仙城文家家主,文易和,默然认负。 不过,文易和输了文会,却没有输了名声。 李白和王勃的两首大作,任何一首都是可以流传千古的,理所应当地同样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凭借着在摘星楼的过人表现,文易和进一步坐实了文家易字辈第一人的称号。 当今天下,年轻一代文经流派的修士,基本无人在诗文方面的造诣能超过文易和。 这话也是十分严谨的,毕竟朱萧索一不算是文经流派的修士,二没写过诗。 具有爆炸性的热点消息,通常一晚就能发酵个大概。 在朱萧索的文浪席卷拥仙城的时候,他在客栈里也进行着改变拥仙城的谈话。 屋子的客厅里,按照修为,达者为尊的规矩,主座是谪七涛和朱景岳,之后才是华晋冕,朱萧索和甄念恩。 但是,真正交谈和拍板的,就是朱萧索和甄念恩两个小辈。 风流倜傥的朱萧索,此刻面容严肃,一改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