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四福晋只想种田_第221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域名并非永久域名!随时会关闭!请到→→→点击这里

   第221章 (第2/2页)

,距离四爷给皇上立下的军令状还有一百万斤的缺口。

    这一百万斤要用夏玉米补齐。

    夏玉米早在五月底已经完成播种,长势良好,但姜舒月丝毫不敢马虎。

    因为第二次皇上只拨了两千亩地给农事司,姜舒月却只种了五百亩无法留种的杂交玉米,剩下一千五百亩,全都用来育种。

    也就是说那一百万斤粮食,要用五百亩地种出来,亩产两千斤是底线。

    而剩余那一千五百亩地,姜舒月又分出两块育种实验田,其中一块一千亩的试验田培育可自留种高产玉米的种子,第二块五百亩的试验田培育不可自留种的杂交玉米种子。

    后世很多玉米都是杂交品种,口感更好,产量更高,但农民没法自留种。

    杂交玉米就好像马和驴杂交之后生下的骡子。骡子具备了马和驴各自的优点,是比马和驴都优良的运力,唯一的缺点就是不能繁衍后代。

    直接导致农民每次种杂交玉米,都要去种子站重新买种。有人试过自留种,二代种下地之后优势全无,亩产甚至不如普通玉米。

    杂交玉米在后世得到推广,基于农业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农学院细分出了育种专业,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种子公司,农民购买粮种十分方便。

    但清朝的农业发展水平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再加上交通也不方便,还不是推广杂交玉米的时候。

    这时候可以自留种的高产玉米,才应该是主流。

    “杂交是我无意中发现的,可以做到两好并一好,产量更高,口感也比高产玉米好很多。而且杂交玉米种子,目前只有我能培育出来。如果朝廷推广杂交玉米,我只卖种子就能发大财。”

    说发大财已经很委婉了,富可敌国都不是没可能。

    但姜舒月还是选择了把高产玉米作为主流。四爷是她的夫君,也是她的合作伙伴,平白错失一个发财的机会,还是有必要跟他说一下的。

    “眼下国难当头,这笔国难财我不感兴趣。”

    当时姜舒月说完,平静地看向四爷,四爷点头:“我附议。”

    商量完规划,在手动播种机的助力下,夏玉米很快完成播种。

    充作军粮的一千亩杂交玉米,姜舒月没管,只让农事司的人盯着,她自己则带着左宝树育种。

    随着玉米摊子的铺开,左家人离开了雾隐山田庄,左宝树接了岳父的班,成了西山皇庄的大管事。

    又因为四爷的关系,在工部农事司挂职玉米种植技术员。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海棠书屋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target=_blank class=linkten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gt;.lt;)

    lt;a href= title=蒹葭是草target=_blankgt;蒹葭是草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