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第2/2页)
点又大又显眼,很少再在摩擦力上为难挑战者。 偏偏黎明之墙上的the dyno就是反其道而行之。 岩壁极其光滑,表面如同被砂纸打磨过,又或者说是抛过光,如同名贵的玉石般高不可攀。 唯一的优点,就是距离短。 这段需要动态跳跃才能征服的绳距,只有8英尺长,跟300英尺的横道线根本就不能比。 但这并不是说明the dyno就比横道线容易。 平心而论,首攀黎明之墙线路的攀岩者们用了数以千次的训练克服了横道,但他们并没有征服真正的动态线路。 他们采取的,是从动态线路的下方绕路,以一条200英尺、定级为5.14b的下攀线路,纯纯绕路的方法,通过的the dyno线。 绕路的那段线路也被称为“世界上最难的下攀”。 可以说无论是走the dyno,还是绕路最难的下攀,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余曜更心水the dyno本体。 艾莫斯则是对迂回下攀线路更感兴趣。 这两段线路的终点都是同一处保护站,所以两人到底走哪条线都无伤大雅。 哪怕余曜跟攀走的the dyno,艾莫斯领攀走的迂回下攀路线,亦或者两者身份路线对调,也没有丝毫影响。 只不过,“余,”艾莫斯试图说服同伴改走下攀。 “如果你想要尝试徒手攀登黎明墙的话,我建议你和我一起走下攀,the dyno并不是一条理想的徒手攀岩线路。” 作为攀岩运动员兼户外攀岩好手,艾莫斯并不是没有涉足过徒手攀岩,事实上,他早在十四岁时就完成过“红衣主教”线路的徒手攀登,在户外攀岩圈子里崭露头角。 也因此,艾莫斯很清楚,徒手攀岩的路线选择,更多的要在保证难度的同时,以安全可靠为主。 the dyno怎么看怎么像一锤子买卖。 成则举世闻名,败则丢掉小命,实在是太不划算了。 迂回下攀路线呢,难度有了,知名度有了,相比较于the dyno,更接近于横道的类型,偏向于考验耐力和细节,不失为一个更好的选择。 他的想法就算是没有明说,余曜都能猜得到,甚至还觉得艾莫斯的意见没错。 可即便如此,余曜也不想走迂回下攀路线。 原因有二。 一则跟横道撞款了。 余曜很不喜欢重复攀登同一类型路线的枯燥感。 300英尺的横道就已经足够漫长,再来上个200英尺的迂回下攀,纯纯是比拼体力,实在没有必要。 二则是喜好。 刚开始学习攀岩的时候,因为身高原因,余曜最喜欢的技术类型就是动态跳跃。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