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节 (第2/3页)
并未引起朱允炆的愤怒,相反他在太监说话的同时渐渐收敛了自己的情绪,只是几个呼吸间便已经收放自如。 “云南移民多以江右之民为主,他们有优势,得陇望蜀也正常。” 朱允炆心不在焉的整理了自己的衣摆,可当他再次抬头时,他却又冷笑: “只是他们想吃,还得看看淮西和浙东的人答不答应!” 淮西与浙东是陪同朱元璋创业的元老派和后晋派,与二者不同,江右派多是以科举起家的江西官员。 明初的江西文风兴盛,登科进士人数往往碾压诸省。 虽然没有开国之功和从龙之功,但他们依旧以科举在庙堂站稳脚跟,并进一步的挤兑浙东派系。 黄子澄便是江右学派出身的官员,与他同样背景的还有吴伯宗、解缙、胡广、吴溥、练子宁等人。 不过朱允炆并未将他们放在心上,因为他们属于新崛起的势力,还无法和浙东、淮西抗衡。 朱允炆真正担心的,从来都只有藩王,尤其是北边那三个…… “吁!” 伴随着朱允炆的思绪飘远,两天后数千里之外的北平城也迎来了一队骑兵。 这支骑兵民族杂乱,有色目人,蒙古人、女真人及藏人、汉人,可以说真正阐述了一支多民族骑兵是个什么模样。 虽然民族繁多,但他们的规模并不大,仅有六百余骑。 他们仅穿着鸳鸯战袄、胸甲和护臂,一副轻装归来的模样。 在队伍前头,一个身材高大,留着夸张大胡子的男人正在乐呵呵的往前方赶路,高兴的心情连带着马蹄都清脆许多。 “殿下,这次北巡,北边的蛮子可是被咱们吓得不轻。” 在大胡子男人的身旁,一个雄壮的青年笑着走上前来,而他的称呼也道出了这大胡子的身份。 “他们见了俺,那就跟耗子见了猫一样,能不跑嘛!” “就是不知道徐妹子叫俺回来干嘛,这么着急。” 比起几个月前消瘦不少的朱棣乐呵呵的开口回应,一口一个俺,很是接地气。 不过他的话里也透露出了这次的他回程并非是北巡结束,而是因为有人催他回来。 说到‘徐妹子’这个称呼时,朱棣笑的尤为灿烂,旁边的青年也陪笑起来,似乎对那‘徐妹子’很是尊敬。 “殿下!您回来了啊!” “殿下没受伤吧?” 街道上,过往认识朱棣的一些百姓向着朱棣关切询问,朱棣也举着手四处招展,回应着四周的人: “诶,俺回来咧!” 北平城中大多都是军户人家,说不定就是朱棣哪个部下的家人,所以他才对他们热情回应。 这样的热情持续了许久,直到他们来到了北平城内唯一的一条青石路上才渐渐没了百姓身影。 来到这里,朱棣也难以按耐住情绪,催马小跑上前,来到了一座门楣高大的府邸面前。 在那门当下,‘燕王府’三个大字尤为显眼,而更显眼的则是站在门口的那个黑袍和尚。 “道衍,俺回来了!” 朱棣熟练地翻身下马,只是招呼了姚广孝一声便要往家里赶去。 姚广孝见状也跟上,为朱棣解释了府中叫他回来的原因。 “殿下,您这次出巡错过了太多事情,贫僧一一为你道来。” 姚广孝一边和朱棣往燕王府存心殿赶去,一边为他解释起了这一个多月来发生的各种事。 首先便是一个月前朱高煦寄回来的第一封信,其中提到的是朱高煦的《削藩论》。 听到这三个字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