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节  (第1/2页)
    除去这些农作物,江枝还想种些棉花。    可是这棉花不好种,或者说这里不是棉花产地。    反正村里棉花每株只结两三个棉桃,往往精心种植一年,只长叶子不开花,结上棉桃也会掉,产量很低。    但江枝在现代是见过自家种棉花,对种棉多少有点了解。    那时候父母说要给自己准备棉被当嫁妆,就专门年年种棉,结果自己年年都没有嫁出去,年年添置的棉被堆了半间屋。    种棉很累活又多,尤其是对父母搓粪球育苗,还有每天上午要“打杈”,下午捡棉桃,晚上剥棉花这让人闻风丧胆的事情记忆犹新。    没办法,种棉事多也要种,因为自己急需布料衣物。    她也是现在才发现,巧云肚里的孩子连小衣服都没有准备。    原来按照村里惯例,孩子生下来时,讲究点的还能给孩子缝件贴身里衣,再用小棉被包着。    不想浪费钱的,随便用大人的破衣烂衫一裹,再往被窝里一塞,身下再放一条草木灰的尿夹子就好。    拖到大一点,就捡大孩子的旧衣服,主打的就是一个省钱。    这种事江枝肯定受不了,得给孩子准备衣服。    大人怎么都好办,孩子细皮嫩肉,葛布不能用,只能用细软的棉布。    江枝那件被山火烧过的棉袄不再翻新了。    她让小满奶把拆下来的布做成尿布,里面的棉花也梳松捻成细线织布,给孩子做衣服。    不光是江枝的棉袄要拆,就连徐二瑞的那件袄也要拆,用来做小包被。    两人的厚棉袄就这样没了!    好在天气渐渐暖和,现在身上的衣服还能凑合凑合。    这也就需要种出棉花,下年才有新衣穿,否则两人过冬得穿野棉花树皮防寒了。    棉种,小满爷那里就有!    江枝找到小满爷时,倔老头正往院子旁边的一片石缝里塞菜种。    听到江枝要种棉,小满爷头摇得像拨浪鼓:“棉花原本是长在北地的,我们这里种是能种,就是不好种啊!    得找好田好地,用好粪水伺候。    伺候得好光长叶不长桃,不伺候好就要死,这山上土薄,恐怕更种不好。”    大燕朝的棉花贵,棉布更贵,家里老妻要纺纱织布,小满爷就自己种棉,想着能省些本钱。    没想到这东西不仅产量低,还娇气得很,往往长得枝繁叶茂,植株高大,就是不见棉桃。    对小满爷的担忧,江枝还是那句话:“试试吧!折腾折腾,说不定就成了!”    对二瑞娘的这句话,小满爷现在已经听得麻木了。    折腾折腾,也对。    不能折腾就要等死,折腾了,人死也是心甘情愿!    只是棉籽很珍贵,小满爷也只有几十颗。    江枝看着手心一小包如同羊粪蛋的棉籽,只感觉沉甸甸的。    以前没把这些种子当成宝,现在才感觉精贵,因为万一自己把这些棉种折腾废了,这个冬可就难熬。    棉籽的播种需要气温回升,现在急不得,还得等雨停。    第32章 妮妮惹祸    第十二天,山火完全熄灭,山林间整天雨雾茫茫,高大的山峰时隐时现。    雨依然没有停,山坡上到处都是细细的水线在流。    旁边那眼山泉流量也变大了。    徐二瑞把泡青冈子的土坑又挖大了些,还用石头黄泥砌好边沿做成池子,可以蓄更多水。    江枝也把房子四周重新挖深檐沟,因为雨下太久了,屋里开始返潮,墙脚湿漉漉的。    她有些担心炕这个北方产物会水土不服。    在绵绵雨水的南方,哪怕当初炭棚选在不积水的位置,她还是觉得炕下会积水。    虽然担心,江枝还是觉得盘炕不错。    这些天阴雨绵绵,空气都湿淋淋的,洗过的衣服是什么样,晾一天,第二天还是什么样。    所有人都习惯这阴冷潮湿的天气晾晒衣物,一挂就是十天半月冒出酸味。    或者就是用炭盆烤干,穿起来全身都是烟熏味。    现在有炕,每天煮早饭的火就可以将炕烧热,再把湿衣服往炕席上一丢,烘一天就干爽。    现在家里把需要防潮的东西都放炕上,只有晚上需要睡觉才搬下来。    最受益的还是小满家,他家棚子靠着山壁,现在雨水多,向屋里的山壁都在淌水。    若换成以前住在里面就像坐水牢。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