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本王有那个能力吗?  (第1/3页)
    如何安置?    刘恪认真思考了片刻,这根本不是个问题。    无论是交趾的正规军,还是长山里的南越土著。    刘恪对他们,都是很抱有好感的。    这个好,具体就好在,他们能替大汉流汗流血。    他这次费力打交趾,甚至绕了一大圈,各种算计,就是为了生擒,为了俘虏。    包括一次雷霆加身,也是为了增加个人对南越土著们的威慑力。    毕竟汉军的兵马数量,还是太少了。    用计谋,用天命,各种骚操作,固然是以弱胜强的唯一办法。    但也少不了硬仗。    想要北伐,就得增兵。    而琼州的人口就那么多,征募新兵之后,还得练兵。    花上不少时日,才能成军。    以东胡大可汗的能耐,不可能给大汉太多时间。    而直接把交趾国的军队,牛来自用,就不同了。    虽说战斗力方面,不如百战百败最后反败为胜的大汉禁军。    但再怎么说,这也是一支正规军,能够省下征兵、训练的时间,也不会对琼州的农事,造成影响。    直接吃下这支兵马,用来扩军。    再把两万多南越土著,编制成山地特种部队。    大汉这次打下交趾,不仅没怎么损兵折将,还扩军大成功,大大缓解了兵力上的捉襟见肘。    而且这也能够为刘恪之后的战略规划,提供极大的帮助。    打江东,江东沿海一带多有百越遗族。    百越遗族和南越土著,同出一支,同根同宗,就有极大的操作空间。    打荆南,荆南多山地,正是这群适应交趾山地的官军,发挥的时候。    打川蜀,更不用多说,既有山地,又有类似于百越的土著。    至于这群人对大汉的归属感,刘恪觉得,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的问题。    首先,就是这群交趾的正规军。    他们仍旧是汉人,交趾国本就是大汉分裂出的一个部分。    交趾国要是彻底没了,他们归属于大汉,简直理所应当。    当兵吃饷,跟谁混不是混。    而那些南越土著,几百年间中,已经接受了中原文化。    会说汉话,一些例如猎人的落后习俗,也改变了许多,文明了许多。    和对付东胡人不同,大汉永远不会有多个种族,但可以有多个民族。    不过针对这群人的思想建设方面,还是得多做做工作。    想到此处,刘恪将一个小物件,往陈伏甲手中一抛:    “这群俘虏就交由你代管,既然他们归降于大汉,倒也不必太过苛待。”    陈伏甲虽然出使劝降屡屡不成,夷州后新增的【持节】特性,都仿佛成了个摆设。    但他在话术上面,确实是有一手的。    能忽悠交趾百姓,自然也能忽悠住交趾官军。    陈伏甲下意识接过物件,低头一看,愣了愣。    虎符?    “.”    张议平见此,也是摸了摸腰间。    什么鬼,他刚投降,虎符怎么就去到汉帝手上了??    嘶.    难道是趁着方才交战的时候,轻巧取下的?    能在万军之中取上将虎符,那取上将首级,也不是难事吧?    汉帝居然对他留手了??    刘恪这时候,也望向了张议平。    “交趾兵马,暂且就如此对待。”    “这将军嘛.”    【姓名:张议平(国士)】    【年龄:40】    【统率:92;武力:91;智略:88;理政:83】    【特性:文盲、兵谋、飞军、爱民、审慎、谋定而后动】    四维能力,除了统率比之前的张淮阳差了7点,智略稍低,其他各方面,都不分上下。    也就是交趾小国,且两军仅大规模交战一次,一战而定,让张议平实在没有太大发挥的机会。    不过就从救雷兰、退九真、进长山等来看,也足以称得上名将。    尤其还是个文盲,出身寒微能练到这个水平,绝对是天纵之才了。    只是    刘恪出言问道:    “张将军为何不降?”    张议平让手下将士们,都放下了兵器,蹲伏在地。    他自己,却只是放下了兵刃而已,仍旧身躯挺直。    “张某遭此大败,唯有一死,又有何面目再事二主?”    让手下将士们投降,是为了保全将士们的性命。    他自己不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