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力能举鼎  (第3/3页)
发天命的时候,必然能蹭蹭往上涨。    骨折也不是必定的,只是更容易。    “当做底牌用,还是可以的。”    真到了生死之境,骨折总比命丢了要好。    这也证实了刘恪的猜测。    【限定天命】很难抽出垃圾天命,即使带了些负面效果,在所限定的侧重能力中,也必然有着加成。    “等等.鸿门宴的效果是什么来着?”    【鸿门宴:开宴会时伱不会受伤】    忽而一阵鬼魅涌上心头,这不是能连招么?    就是不知道这个“宴会”怎么判定的。    要是这两个天命能打出连招,岂不是能在乱军中直接开无双?    抽完天命,刘恪透透风,舒缓下心中郁结。    才休息不到一刻,陈伏甲就找上门来。    陈伏甲养了一阵子,已是有些胖了,就是那别具一格的鹰钩鼻,让人看着容易回想起老太师。    “陈卿有何事?”    “陛下,交趾国潮湿炎热,虫毒弥漫,且依史书记载,多生瘴气。”    “虽说陛下已令人提前预备了大量医者随军,但还是要多加防备啊!”    陈伏甲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    虽说出征前,皇帝就特意配齐了医者,还有一艘船是专门盛放药材的。    但看遍史书,到处都记载着岭南进兵受阻,疾病瘟疫遍布,实在让人提心吊胆。    之前没人提,是因为皇帝一力主战,只能隐晦提及,然后暗中准备应对的方法,公然提出来,只会影响军心。    但现在已经出海,瘴气已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原来是这事儿啊!    刘恪倒是不怎么担心。    先不说已经做好了医者、药物方面的准备,就说这瘴气。    瘴气本就是个挺玄乎的东西。    “陈卿,要是以史书记载为准,这琼州也是瘴气多生之地,为何现在成了产粮大州呢?”    刘恪笑了笑,继续道:    “北方的将士经过长途跋涉,到达遥远的南方,无法适应彼处的气候水土。”    “或遭毒虫叮咬而感染了疟疾,或因饮食不洁而罹患痢病,各种病痛缠身,以致死者泰半。”    “他们不明真正的病理成因,只能从异于家乡的恶劣环境出发,将这些不幸的遭遇统统归因于一种特殊而有害的“气”,即瘴气。”    其实瘴气和南方水土壅塞不通,南北地理隔绝有关。    说白了,就是人烟稀少未经开发的地方,就有瘴气。    刘恪可比陈伏甲见得多,几乎所有蛮荒之地的不明疾病,都有可能被归为“瘴气”。    什么青藏高原、葱岭雪山、外蒙草原上都能有“瘴气”。    到了近代,东南亚海岛、黑非洲、鸡肉卷、南美那一块儿,全特么曾被记录为有瘴气。    实际上这就是种固定的表达模式。    说哪个地方有瘴气,就相当于是在说“xx地区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地儿太穷,没必要打。    说着,刘恪脸上又多了几分自嘲的意味:    “陈卿,现在可不是鼎盛时的大汉哪!”    “从长安发兵交趾,自然会有水土不服,现在朕和将士们,都是南方人,熟悉南方气候。”    “这交趾国的气候和琼州近似,将士们能在琼州生活,自然能在交趾生活。”    “不过确实还须稍作些预防,以免蚊虫叮咬生疾。”    虽说“瘴气”不存在太大问题,但气候问候还是在的,秋冬时节都有蚊子,挺烦人。    刘恪吩咐陈伏甲道:    “陈卿可让医者多备些消暑、防蚊虫叮咬的药丸,一些常规解毒的药丸,也要多配备些。”    如今交趾国被士氏开发的不错,只要不去那种深山老林里,自然没什么“瘴气”可言。    刘恪唯一担心的就是蚊虫太多,叮着咬着也容易生病。    陈伏甲领命下去,遥遥望着西边,心里还是有些担心。    陛下在民间时,总不至于还去过交趾国吧?    怎么就这么信誓旦旦呢?    (本章完)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