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哥等得起  (第1/2页)
    首先,看出身!    出身权贵上等世家,那基本上没问题。    这类人,只要给钱就行,比如袁绍的叔父袁隗,出了钱,立马成为当朝太尉。    其次,看名望。    出身没达到上等世家的程度怎么办?    没关系,如果有名望,也行。    这个名望,可不是吕布现在的武勇之名,也不是保家卫国的战功之名。    而是德高望重,品行被人传唱,广而告之,为世人所敬仰的那种名望。    这种名望,最被人看重,天子闻之,也会主动征辟,不仅让他当官,还会向他询问治国之道。    可谓汉代文人的最高成就了。    汉代讲究‘养望’,养的就是这种名望。    当然,能达到让天子主动咨询治国之道的人,肯定是少数。    但一般而言,名望到了某种程度,就算出身不好,做官还是没问题。    大汉初期,很多民间隐士,就是这么出名的。    那时候的隐士,不管儒家还是道家,亦或别的学问家,的确品德高洁,同时拥有真材实料。    很多后世耳熟能详的名臣,其实就出自乡野。    不过,什么事都会随着时间的流淌,慢慢变味!    到汉朝末期,名望这玩意,就不属于民间隐士了。    因为,不是世家出身,没人为你宣传!    这时候的隐士,是真正的‘隐’士,没人知道那种!    道德,就是这么一步步沦丧!    人性,就是这么一步步扭曲!    ‘举孝廉,父别居’嘛!    说过头了,略。    总之,想当官,出身不行,有名望也行。    要说在五原郡,吕布的确声名显赫,百姓无一不知。    问题是,只限于五原郡,或者部分并州郡。    并且,这种名声,不是上层所看重的那种‘名望’。    这种情况,适才莒主薄已经向他详细解释过。    所以,吕布很清楚,现在的自己,在朝廷看来,只是一个寒门出身的无名小辈。    正常情况下,没有资格担任郡守一职。    至于战功,哪呢?    是,吕布的确击败了十万胡骑,还追杀千里,斩获无数,但是,证据呢?    最重要的是人证,没一个重量级的人物担保,压根没人信!    或者不屑信!    管你真或假,没够分量的人担保,人家不愿,不想,不屑信!    同样,如果有重量级人物担保,也不管真或假,一定相信是真的!    别高估权贵世家的品德,也别低估他们的傲慢。    和后世政客一样,睁眼说瞎话是他们的基本操作。    吕布最大的问题,就是上头没人,出身又差,说出去的话没有分量。    好在,人治的好处在于,朝廷非常注重民意。    如果某个地方的百姓,集体为某人请命,朝廷会认为此人德行深厚,深得当地民心,值得嘉奖。    大部分情况下,朝廷都会同意百姓的请命。    这也是莒主薄为吕布谋划的方法。    让九原百姓集体上书,请吕布为五原郡郡守。    这事如果成了,吕布甚至不需要朝廷文书,直接就能合法成为郡守。    而朝廷事后也会接受,并给予适当嘉奖!    不得不说,莒主薄这个主意不错。    但也有问题。    因为,所谓的百姓请命,也不是真的什么人都有资格。    必须是当地的望族,世家,乡绅,他们才代表民意,寻常底层百姓可没资格。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