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从三流主播到顶尖食神_470.折耳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域名并非永久域名!随时会关闭!请到→→→点击这里

   470.折耳根 (第1/2页)

    李潇有没有把所有的红糖糍粑吃完。

    因为单个红糖糍粑吃起来并不会感觉甜,反而会感觉刚刚好。

    但量变是会引起质变的。

    吃下大半盘红糖糍粑后,李潇就能明显感觉到。

    这红糖糍粑是越吃越甜,吃到后面整个舌头都麻了。

    将剩下小半的红糖糍粑放到一边,李潇拉过今晚最后一道菜。

    豆腐丸子。

    豆腐丸子的外观也相当好看,金黄色的外壳上,撒了一层细碎的芝麻。

    闻着很香,油香四溢,热气腾腾。

    豆腐丸子一共有4颗,整整齐齐地摆在吸油纸上。

    旁边则是一小碟的蘸酱。

    “这蘸酱是由折耳根,酸萝卜,香葱,香菜,薄荷,以及胡辣椒混合做成的。”

    “味道非常的重,而且闻上去有一股浓浓的焦糊味。”

    “这味道有点像是辣椒酱糊在了锅底一样。”

    直播间内。

    “焦糊味?这难道是翻车了?”

    “不会吧,前面两样做得这么好,最后一样居然马失前蹄?”

    “辣椒这东西没肉,最怕就是火候,一旦火候没掌握好就容易糊。”

    “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焦味。”

    ······

    见直播间的人产生误解,李潇连忙解释。

    “这并不是辣椒没炒好,而是贵州的一种特色叫糊辣椒。”

    “这种糊辣椒制作非常简单,但很考究火候。”

    “制作的方法有点像是小时候,在农村里烤番薯的做法。”

    “制作的时候需要把辣椒放在带着余温,将要熄灭的炭灰里面。”

    “这些碳灰的温度控制非常严格,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温度太低了,碳灰的温度会迅速地流失。”

    “温度太高了,在接触的一瞬间就会将里面的辣椒烤焦。”

    “辣椒会在还有余温的碳灰中慢慢酝酿。”

    “在闻到辣椒产生焦味的瞬间,就立刻将炭灰中的辣椒取出。”

    “不过由于判断辣椒火候的方法只能靠闻,所以出品通常不稳定。”

    “所以出来的辣椒多多少少都会带上一点胶糊的味道,所以也被人称为糊辣椒。”

    “用竹筛将带着碳灰的辣椒,高高抛起,让风带走他表面多余的碳灰。”

    “把花椒放进没有水和油的铁锅里面低温翻炒,直到出现花椒香味。”

    “最后将盐,花椒和辣椒放入石碾中舂碎。”

    “一种在贵州非常常见的调料就完成了。”

    “这胡辣椒的用途非常广泛,在贵州的很多菜品里面都会用到,当然更多的时候是用来调制蘸料的。”

    解释完糊辣椒里面为什么会出现糊味。

    李潇用筷子夹起其中一颗和乒乓球大小相近的豆腐丸子,展示在观众面前。

    “豆腐丸子,顾名思义就是豆腐制成的丸子。”

    “把老豆腐捣成豆腐泥,加入少许的小苏打粉。”

    “放入、味精、胡椒粉,椒盐,精盐、鸡蛋、姜末,搅拌均匀,然后用手搓圆。”

    “豆腐丸子放入冰箱定型2~3个小时之后,拿出来放入油锅里面,炸到表面金黄就可以食用。”

    “制作方法很简单,几乎是有手就行。”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