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番外:让李尘有所精进的话本 (第13/17页)
,平缓安逸,带着那个年代悠悠扬扬的风格。 张辰过了拐角,一抬头正看到上午刚来的英语老师高玲,抱着吉他坐在看台上。 没惊动高玲,张辰退一步,矮身坐在看台下面的草坪上。 看台上,女孩弹着吉他低低哼唱。右侧的看台阴影下,清秀少年倚靠在身后的墙上。 听了三首歌,张辰悄悄地离开看台。 高玲没有发现,就在几步远的地方,有个偷听唱歌的白p客。 文锦时报的专访文章很快出来了,在征得张辰的同意后,不到一周就刊发在报纸和官微上。 同期刊发的,还有学校的校刊和对张辰的通报嘉奖。 学校校刊用了整整三页的篇幅,描述张辰的文章被人文时报转载,以及文锦时报又做了一期专访的消息。 校刊的封面,是张辰穿着校服的一张照片,看上去乖巧清秀。 现在,张辰才是真正的风云人物。不止是一中,文锦市几乎所有的高中都知道这件事。 校草、文章登上人文时报、受到文锦时报专访。 三个头衔,随便一个在文锦这个三线城市都是王炸。 尤其是人文时报,几乎已经是国内关注度最高的官媒。一个学生的文章登上人文时报,已经不仅仅是一中的事情,也值得文锦市宣传一下。 高一新生,就写出惊动全国的文章。这是市里教育搞得不错的突出表现,当然值得宣传。 这也是文锦时报第一时间对张辰做出专访的原因。 学校论坛上,关于张辰和唐健等人冲突的视频不翼而飞,这当然是学校的手笔。 周五放学的时候,文锦一中校门口站满了外校的学生。 张辰一出校门,人群的声音就像煮沸的水,“快看!张辰!” “真的帅!你看他像不像ro男团里的主唱?” “······” 随着人文时报的转载,相关部门很快下达了通知:柯旭,被正式封杀! 当天,借着人文时报和这一场封杀闹剧的东风,微博上第二十七条热搜,高一学生文章的威力。 七零八零这个订阅号的粉丝量,也迎来飞速增长。一共三天,粉丝数目疯涨18万。 这已经是非常可怕的一个数字。 在没有任何资金注入和粉丝购买的情况下,18万粉丝几乎是很多高质量账户两年的运营效果。 业内很多人甚至开始研究七零八零的增长路径和增长原因。 张辰曾经见过这个现象,在某个视频软件上,某个姓刀的素人姑娘,短短半个月时间涨粉上千万,一时间也被业内当做一种现象进行研究。 不少自诩专业的研究者,从视频的角度、灯光等等各方面进行剖析,后来的模仿者也争先恐后,但是没有一个再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互联网的风一道接着一道,充满机遇和变数,张辰这一次,算是乘风而起。 《七零八零有话说》,也终于开始了正式变现。 从上周开始,腾微后台就一直有产品在询问七零八零的广告价格。随着粉丝的暴涨,来询问价格的人也越来越多。 张辰卖出的第一个头条位,广告价格是9000。 这段时间,七零八零的阅读量稳步上升,目前已经平衡在了两万五左右。按照目前业内阅读量和价格的比例,9000实际上已经属于低价。 但由于存在粉丝周期较短的问题,很多人对七零八零这个号的广告能力存疑。最后能卖出这个价格,张辰已经很满意,“第一步,终于算是迈出去了。” 七天后,首次投放的产品来进行二次复投。这说明,七零八零的带货效果已经得到证明。 没多久,来问价和定档的产品越来越多,七零八零的广告价格也在持续走高。 半个月后,柯旭事件的热度退去,七零八零的广告价格稳定在单条一万三元。 张辰看着atm机里显示的银行余额:64300。 作为一个三线城市的高中生,这已经算是身怀巨款。 晚上,张辰接到一个电话。 “儿子!这么大的事情怎么不和我们说呢!要不是你们老师打电话过来,我们都不知道呢!” “怕你们忙。” “再忙哪有你的事情重要?爸妈出来不就是为了你吗?这么好的事情也不说,妈还得拿出让他们看看呢,看我儿子多出息!” 一番好像全是废话的询问和回应。母亲在对面絮絮叨叨半个小时,对面又传来一句话,“张树伟,快点儿和儿子说句话!” 电话里,那个叫张树伟的男人沉默了十秒钟,生硬地说了两个字,“不错。” 这已经是一个父亲对儿子最高的评价。 当天晚上,夫妻俩各发了一条朋友圈。 “我儿子的文章,上了人文时报,还上了文锦时报的专访!” “儿子,再接再厉。” 这是两个人的第一条朋友圈。自豪满满。 张辰瞧了半晌,在下面回复:这样的机会,以后还会有。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