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专业,科技与狠活儿  (第1/2页)
    报道。    体测。    介绍教练组和队友。    介绍训练计划。    安排宿舍。    一上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    毕竟是国家队,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除了任云这个主教练外,还有三个助理教练,两个队医,其中一个兼任营养师,以及十二个队员。    这样的阵容,体校自然是没法比的。    而,楚超也发现了……鲁野,的确是队内的大腿。    他是队长。    队内年龄最大,20岁,刚好卡在国青21岁的年龄线上。    最好成绩是218(2小时18分钟),比自己足足快了十分钟。    即便在国内的职业选手中,也属于第一梯队的存在。    当然,他比自己大四岁。    自己还有大把发育的时间。    或许用不了自己,大腿就得易主。    ……    职业马拉松的成绩排名,其实很有意思。    翻看着任云发来的资料,楚超第一次触及到职业运动员顶级圈子的领域。    马拉松全国前十名的成绩分布是这样的:    第一名,208,两小时零八分钟。    第二名,210。    第三名:211。    第四名:212。    第五名到第七名,都是214。    第八名到第十名,都是215。    就像是登山爬巅,越往上走,每提升一点点,都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到这个程度,真的是已经到达努力的极限,开始比拼天赋了。    目前国内前十中,有三个都是少数民族,应该是从小生活在高原地区,生跑出来的。    要想登顶,天赋,从小的成长环境,自律程度,训练水平,缺一不可。    围棋有句话叫做,二十岁不成国手,终生无望。    在体育圈子,也差不多。    技巧性强的体育项目,或许还有少数大器晚成的例子。    但身体要求强的项目,绝对没有。    人的一生,就是个不断受锤的过程。    氧气供给呼吸,使人得以活着,但同时也在日复一日的产生氧化反应,使人自然衰老。    ……    “跑一个?”    午休片刻,回到训练场地,任云笑着看向楚超。    队内有几个成员,上午已然跑过一次。    楚超拿到的训练手册,上面写的训练基数是——三天至少一次全马。    这个训练强度,其实算是大的。    四十二公里跑下来,哪怕是职业运动员,也会乳酸堆积,肌肉疲惫,怎么也得休息48小时。    不然很容易导致受伤。    而且,马拉松这项运动,更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不是你练的越多,成绩就越好。    因为可能会存在越跑越慢的情况。    就像是一部车子,既要发掘它的极限性能,但又不能让车子散架或者零件损坏。    这其中精妙的尺度把握,需要教练的丰富经验,也需要很科学的数据模型。    不过,自己有治愈。    完全就是BUG级的存在。    “跑一个呗。”    楚超站起身来,笑着说道。    自从上次跑完海城全马之后,自己还没真正意义上再跑过一次标准的马拉松。    而……    之前加点了。    力量和速度,都各加了十点。    或许,还能再提高一些。    “配速自己把握,公式你会计算吧?”    任云递过来一个手环。    跑马需要计算配速,以便更精准的把控自己的节奏。    不过说实话,上次跑时,楚超还真没计算过,至少没有精准计算过,只是有个大概。    “会的。”    任云点点头,想了想,又说道:“你今天跑出来的成绩,可能会比你上次低。”    嗯?    楚超微微一愣:“为什么?”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