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顺利考核  (第1/2页)
    兰州城。    1931年9月18号,在石原莞尔和板垣征四郎的联手策划下,日军动用近1.1万兵力,突袭攻击关外25万东北军。    加上进关的11万精锐,东北军总计36万大军。    在‘不抵抗’的可耻命令下。    不敌板垣征四郎的半个师团,被揍得连逃带降。    最终丢失了东三省。    整个战役中,东北军损失飞机262架,各种火炮3091门,机枪5864挺,步枪手枪11万余支。    损失了老张盘踞东北,积攒多年的天量物资。    丢失了相当于3.5个东洋面积的辽阔领土。    之后,东洋用1亿4千万日元的代价,强行收购了苏军控制的中东铁路。    当时苏军正在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根本无力和日军在东北亚大打出手。    只得忍气吞声的拿钱认栽。    沙俄花费100年时间,在东北苦心渗透经营的势力,就这样轻易的被东洋完全驱逐。    随后苏日两国在东北亚实际控制线上多次冲突,大多以苏军退让作为结束。    1936年11月,德日两国签署了反共同盟协定。    美英法等国执行绥靖政策,此时他们的主要视线都放在欧洲。    而且为了配合希特勒提出的‘东方扩张的生存空间理念’,完全漠视希特勒撕毁《凡尔赛条约》,任凭其大肆扩军。    期望德国能主动东侵,攻击苏军。    这样西方各国不但不愿意招惹东洋,英国甚至还试图和东洋结盟。    以求从远东地带,遏制苏联。    在德日签订同盟条约以后,深感不安的苏联认为,一旦在西线和德国开战,假如东洋趁火打劫,动用100万以上的军力,攻击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    进行两线作战的苏军,搞不好就要玩完。    所以苏联认为,无论如何都要大力支援中国,把东洋牢牢的陷入中国战场这个战争‘泥潭’。    以日军陆军的实力,不可能同时进攻中国和苏军。    苏联高层认为,只要中日开战,日军能够用于对付苏军的陆军部队,不会超过7个师团(25万人左右)。    而苏军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最少也会保持50万的常备兵力。    完全可以对抗日军的威胁。    1937年7月7号,中日全面战争在卢沟桥打响。    8月20日,在苏方的一再提议下,中苏两国正式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    大喜过望的苏军,随即开始对中国提供大量军售。    并且派出飞行员,地勤,工程师,技术兵,进入中国。    这些大批来自苏方的援华人员、军用物资、飞机、坦克,大炮等重型武器。    都是先行集结于兰州。    兰州建有苏制飞机修理总厂,从苏联运来的飞机,当时就直接在新疆的哈密,兰州,进行组装。    然后再朝着中国各处输送。    所以,此时的兰州,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外援供血中心。    也是日军的肉中刺,眼中钉。    成为日军华北第1飞行团的重点攻击对象,三天两头的动用轰炸机突袭攻击。    3月2号下午,兰州上空。    上午的大雨,在强劲的东南风的吹卷之下。    到了中午12点,整个兰州上空已经是一片阳光,蓝天白云。    中国飞行员的欢呼雀跃之下,众人都是随便吃了一顿简单的午饭,就快速的集合在机场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