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泊舟九江 (第2/2页)
他如果是想从西面进攻南郡,那么这座铁索桥必然不会拆,他们不能断自己的路。 而如果杨元庆的战略企图是兵指巴蜀,那么隋军一定会拆掉这座铁索桥。 想到这,李孝恭立刻回头喊道:来人 两名亲卫快步走进书房,躬身道:请殿下吩咐。 向林都尉转达我的命令,立刻派人去岐亭镇探查铁索桥的情况,明天天亮前必须回复 遵令 两名亲卫行一礼,转身退下去了,李孝恭又背手站在沙盘前,现在隋军还在西进过程中,战役还一时打不起来,现在的关键就在朝廷,朝廷能派来多少援军 此时,李孝恭心中充满了对援军的期盼。 。。。。。。。。。 广阔的江面波光浩淼,远处江天一sè,一堆堆白云俨如小山般堆砌在碧波万顷的江面上,这里是长江九江郡境内,一支由近五百艘海船组成的船队正劈波斩浪向西航行。 巨帆鼓起,借着东风之力,船行疾速,前方离九江郡郡治湓城县已经不远了。 从江阳仓出发,隋军千艘大船兵分两路,一路沿着通济渠北上黎阳,将二十万石粮食和大量的物资运去黎阳仓,世子杨宁也跟着船队北上,返回太原。 另一支船队由杨元庆率领,船中乘坐一万骑兵,运载三十万粮食和大量草料以及兵甲等物资前往荆襄,用来支援荆襄战役,他们的目的地是江夏郡,在江夏县建立隋军的后勤补给基地。 在第一艘大船船头,杨元庆负手而立,远远地凝视着远方江面,数百只白鹭在江面上盘旋翱翔,整个江面呈现一种淡淡的绿sè,水质清澈,远方天空更是纯净得如同一块湛蓝的宝石,碧水蓝天,这就是大隋的长江。 殿下,前面就是湓城县了,还有十里。 一面亲兵指着远方出现的小黑点,天气晴朗,视距极远,可隐隐看出是一座城池的轮廓。 杨元庆点点头,在湓城县停一个时辰。 他需要接见一下九江郡的太守,安抚地方官,这一点很重要,他不仅要安抚江南,同时也要安抚长江沿岸的各郡官员。 其实还有豫章郡宜chun郡庐陵郡临川郡鄱阳郡等等,这些州郡都不靠长江,只能让岑文本替自己去安抚了。 杨元庆大的思路又转到了王君廓身上,从时间上来说,他早就应该抵达夷陵郡,不知他有没有夺取宜昌县,这关系到夺取巴蜀的重大战略计划。 如果夺取宜昌县失败,那么唐廷就有了南下巴蜀的退路,这是杨元庆绝对不愿看到的一幕,那他只有在荆襄战役结束后,强攻汉中,掐住汉中,扼断李渊迁都巴蜀的企图。 但是汉中地势险要,加上又有罗艺这个善战者镇守,隋军攻打汉中势必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此时杨元庆最关心的,就是夷陵的情况,凭王君廓的谋略,希望自己没有看错人。 船队渐渐到了湓城县,桅杆上,一名船员高高挥舞红旗,示意后面的船只在湓城县停靠。 船只渐渐放缓了速度,杨元庆的大船向码头上靠去,湓城县紧靠长江而建,相距江边只有一里,是一座大县,人口达三千余户, 码头上敲锣打鼓,彩旗飞扬,热闹异常,数万九江郡民众齐聚码头,欢迎楚王殿下到来,当船只渐渐靠上码头时,码头上欢呼声响彻震天,数万民众情绪高涨,为之沸腾起来。 码头上已经等待了数十名官员,为首官员正是刚上任豫章郡太守的岑文本,旁边还有几名高官,九江郡太守和鄱阳郡太守,以及长江对岸的蕲chun太守,以及各郡长史及司马。 这些原本都是萧梁国的官员,由萧铣任命,萧铣投降唐朝以后,这些官员也纷纷上书愿投降大隋,杨元庆则命岑文本安抚他们,依然让他们官任原职,以维持萧梁故地的稳定。 这时,岑文本带领官员们上前见礼,十几名官员一躬到地,深深施礼,参见楚王殿下 各位使君请免礼。 杨元庆笑着一一扶起众人,好言安抚,表示朝廷会重视南方各郡,和北方一样轻徭薄赋,同时也会保护官员们的利益不受侵害。 总之就是要他们安心为官,替隋朝稳住南方局面,至于是否贪赃枉法等等违法之事,现在不考虑,以后统一天下后,再慢慢来算帐,.ZWwx.ORG 就在这时,杨元庆忽然看见不远处停着一辆马车,马车窗里有一双清澈明亮的深眸正默默注视着自己。 ,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高月的天下枭雄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