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朕与诸将绝不相疑! (第1/2页)
居庸关大捷! 韩世忠和杨沂中的联合军报在第一时间抵达古北口。 古北口,皇帝行辕。 王霖接报如释重负。 居庸关不但是一座险要关隘,还是防御金人和蒙古入侵的战略要地。此关拿下,基本上就断绝了金人和蒙古人驰援幽州的可能性。 当然,除了军事意义之外,能不能拿下居庸,对于燕军来说,更多成为一种政治上的标杆。 燕军士气大振。 攻取居庸的捷报与大燕皇帝单枪匹马正面硬捍完颜宗磐万骑、并让金国援军败退北安州的消息,也很快在幽燕各州传开。 各路燕军欢天喜地,皇帝的威望一时再次暴涨。 但王霖却心中觉得非常沉痛。 小小一座居庸关,燕军居然折损了接近两万人! 活生生两万条生命的阵亡和罹难,让他心痛如绞! 韩世忠请罪的奏表早已送到王霖手上,但王霖觉得此战出现重大伤亡的主要责任在他,而不在韩世忠。 或许是之前数战,连战连捷,连王霖自己都没意识到,他的必胜信心正在爆棚,过于轻敌小觑了金人的战斗力。 否则的话,他便不会仅让韩世忠从左侧进攻,而是部署两翼合围的战术了。 这是一次惨痛的教训。 让王霖明白,金人的根基和强大军事势力暂时不可能全盘撼动。 他还是有些被接连的胜利冲昏了头了。 王霖传诏安抚韩世忠和韩世忠麾下将士。 虽然过程很艰难,但结果毕竟是胜利的战果。 王霖很快就下旨,追封居庸关一战以身殉国的高庆生等三名统制官,六员偏将。 在原品阶的基础上,上浮三级,由其子嗣承袭职位和爵位。 其余阵亡将士各有封赏和褒奖。 也传旨真定,命马扩派人押运劳军物资去居庸犒赏大军。 韩世忠虽然没有加官进爵,但皇帝亲赐玉带一条,且还有皇帝新作一首绝句赠予。 此,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韩世忠因为损兵折将在居庸而对其军中威望的下滑。 “复兴二年初夏,朕轻取古北口,御金。 前,朕单枪匹马横扫金军万骑,完颜宗磐所部闻风丧胆,退兵北安州。 又两日,居庸传来捷报,居庸关下。 此战我军阵亡将士颇众,军中颇多戚戚焉者,朕亦心痛如绞。 念燕云十六州落入异族之手数百年,朕夜不能寐,有感而发,故起而记之,寄韩良臣及西军将士,也与诸将共勉之——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燕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是陆游的一首七律。 王霖选择在此时以这种方式公之于众,无疑还是为了凝聚人心,倡导战斗到底,表达他此次不光复燕云十六州誓不罢休的决心! 接到皇帝诏书和赐诗的韩世忠,痛哭流涕,跪伏在堂中,望着古北口的方向叩谢天恩,良久伏地不起。….韩世忠当然明白皇帝对他的良苦用心。 如此信重和恩宠,旷古罕见。 从军为将,能为如此一位千古圣君效力,他与有荣焉,效死之心日渐浓重。 杨沂中在旁心中缓缓点头,他终于明白,皇帝对于岳飞、韩世忠这些人的信重和恩宠绝不是嘴上说说,皇帝这是在想尽一切办法,保护和培养他的爱将啊。 有朝一日,皇帝会不会对自己也如此。 杨沂中心念一闪,不由便有些自嘲。 心道:在陛下心中,花荣、燕青、岳飞和韩世忠这些人的地位,远非自己一个小小的御林军统领所能及的。 自己已经得到了破格提拔的恩宠,还要奢望其他,真是有些贪心了。 这是杨沂中的想法。 而在韩世忠麾下的西军诸将中,则是另外一种微妙的心态。 韩世忠出身西军,资历浅薄,但就因为当初调往青州军中,从此被王霖看重,一飞冲天。 韩世忠再回西军时锦衣夜行,已经是一方统率。 地位牢不可破。 难免有人会不服气。 本来,以韩世忠居庸一战损兵折将,虽不能说有过,但足以抵消他拿下居庸的辉煌战功。 但没想到皇帝照旧倍加安抚和恩重。 如此浩荡皇恩,也不知韩世忠是如何修来的福分。 谁还能不明白皇帝这是在保护韩世忠在西军中的统率地位呢。 当然,诸将有此心态也不代表什么,这都属于人性之常。 韩世忠连连叩首,额头上都叩出深深血痕。 杨沂中叹息道:“韩帅请起吧,陛下隆恩,吾辈当以死报之!” 韩世忠泪流满面:“皇恩浩荡,韩某感激涕零。韩某此生,唯有为陛下、为大燕百姓舍此残躯,以死报国而已!” 在此时的古北口,皇帝大帐内,花蕊笑吟吟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