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0章 渡水  (第1/3页)
    寻找诸葛亮的破绽是暂时不用想了。    毕竟按司马懿的想法,双方目前还处于消耗耐心的阶段。    当然,现在冯贼已经出现了。    如果诸葛亮出兵前与冯贼约定好了时期,那么对岸很可能就会进入下一阶段:小规模试探进攻。    不过对于司马懿来说,这都在自己的预料之中。    只要坚守营寨,不给对面大规模渡水的机会,那一切就都在掌握之中。    而且诸葛亮在没有十足的把握之下,也不可能大规模渡水而来。    还是那句话,冯贼已经在北边出现了。    那就意味着陇山那边已经没有了压力,那么驻守汧县的五万中军,随时可以从陈仓方向过来。    诸葛亮要是真敢大规模东渡武功水,从陈仓方向过来的秦朗就可以随时威胁他的侧后方。    诸葛亮自己都不怕首尾难顾,司马懿又有何惧?    更别说到时候蜀虏首尾还隔了一条武功水。    如此岂不是半渡而击加两面夹击?    司马懿不相信诸葛亮会这么冒险。    所以,现在就看谁的定力足,谁能先从其他地方破开局面,从而给正面战场施加压力,谁就能占据优势。    得到了司马懿的指点,邓艾恍然大悟,连忙抱拳道:    “大司马,艾愿请往汧县!”    在关中屯田了几年,再加上平日里喜欢观察山川,假想攻防,邓艾对关中地形已经算得上是熟悉。    既然大司马都说了,此时不好寻诸葛亮的破绽。    那么剩下的,要么是冯贼,要么是邓芝。    冯贼的话……大概也不用想了。    桥山以北,乃是平地。    天下能在平地上打败冯贼所率骑军的人,可能有。    但邓艾知道,肯定不包括自己。    至少现在不包括。    所以剩下的最后一个方向,就只有邓芝了。    司马懿很是满意,点了点头:    “秦将军虽深得陛下信重,但为人低调,从不与人为难,你去了那里,他应当会给我几分薄面,不会看轻你。”    邓艾感激道:    “谢过大司马。”    “明日我会派出一支运粮队,前往汧县送粮,到时你就是押粮官。”    “诺。”    与司马懿在得知冯永的消息之后,立刻就可以做出应对相比,汉军的反应就显得有些迟缓。    毕竟确实就如邓艾所言,兵分三路,又无法互通消息,三路之间,自然就只能各自为战。    对于丞相这一路大军来说,信息不足,就只能按出征前的计划,一步一步,稳打稳扎。    这是一种稳妥的做法。    正哪司马懿所认为的那样,随着鼎足之势的正式确立,各**队也不断走向正规化。    两支大军的对阵,不再是一古脑冲上去拔刀就砍。    就算是你想冲,人家也未必给你机会,反而有极大的可能是给对手机会。    统帅需要从国家战争潜力、后勤保障、民心向背、交战时机等等方面去全盘考虑,而不仅仅是两军对决。….这就是所谓的庙算。    只是统帅所要考虑的,并不是将军所要考虑的。    比如说魏延。    看着北岸的魏国运粮队大摇大摆地经过,嚣张的模样似乎一点也没有把对面的汉军看在眼里,魏延就恨不得张弓拉箭,把那个领头的家伙射下马来。    只是渭水实是太宽,不说是弓箭,就是军中的重弩,怕也是堪堪能射到岸边。    更别说能射到远离岸边的魏**队    “北伐北伐,这哪是北伐,分明就是儿戏!”    魏延愤然道,“打又不打,空耗钱粮,何时才能击败魏贼?”    言毕,他把手上的长弓掷于地上,让亲卫牵过马,翻身而上,向着五丈原驰去。    进入军营,魏延翻身下马,大步流星地朝帅帐走去。    身为丞相麾下军中第一大将,一路上没有人会拦他。    “魏将军。”    “我想要见丞相。”    “将军,丞相去武功水那边查看敌情了。”    又不打算渡水击贼,天天看敌情,还能把魏贼看死?    魏延听到这话,心里就是有些不耐,嘀咕了一句,然后转身向着武功水方向而去。    夏日来临,雨水似乎多了一些。    前两天才下了一场雨,诸葛亮坐在轮椅里,看着涨起来的河水,若有所思。    “来人,用弩往对岸射一箭。”    “诺。”    很快有军士拿着重弩上来,蹲下,拉弦,放矢,动作很标准。    “敢问丞相,要射哪个方向?”    诸葛亮眯了眯眼,然后又拿起望远镜看了一下,这才指了指对岸边上的一块显眼的大石头:    “看到那块石头没?就往那个位置射。”    “诺。”    军士瞄准之后,一扣扳机。    “蓬!”    改良过的重弩射程很远,不算杀伤力的话,最远者能达近两百步。    而武功水的水面,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